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中央直管副部级院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7家附属医院。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810亩,建筑总面积180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17757人,硕士研究生12852人,博士研究生5246人。另有国际留学生3468人。校友中当选两院院士的有150余人。
编辑
截至2014年12年,学校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发表于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与《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同济大学有22位教授担任“973计划”项目(含重大科学研
蛟龙号首次搭载同济大学教授进行科学实验(3张)
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其中《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和《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分获2005、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2年,同济大学国家863牵头课题启动11项,合同经费近1.3亿元;全年进校科研经费11.2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0%,其中纵向8.6亿元;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中央部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等课题200余项,合同经费达4.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441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2000万以上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2项,项目获批数全国排名从第11位上升到第8位,获批经费3.1亿元,比2011年年增长63%;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共获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41项,其中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9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0项。
2005年开始,同济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
同济与世博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220多亿元, 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申办、筹备到举办,同济大学就有28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承担了科技部和上海市世博科技专项等研究课题170多项,完成各类规划、设计任务90多项,并承担了世博主题演绎总策划、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世博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等8个方面的总负责重任。
截至2014年12月,同济大学建设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设有国内首个“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总投资4.9亿)、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此外,在国务院2013年1月16日讨论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中,由同济大学领衔,经2011年总体专家组评审获得第一名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建议又被列为中国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首位。
基地类型 | 平台或基地名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专业实验室 | 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
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
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家级研究中心 |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土建结构预计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省部重点实验室 | 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心血管基础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风洞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研究中心 | 教育部土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建筑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
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上海市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海洋地质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
节能与环保汽车创新引智基地 |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引智基地 |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 |
2011协同创新中心 |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
(资料来源自2014年8月同济大学科技处 )
学术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
该刊以报道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及节能、车辆工程等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主,业已形成鲜明的同济特色。2012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京发布了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71种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同济自然版学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为70.2,首次超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名全国第一。
该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
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城市规划汇刊》,是国内最早的城市规划学术期刊。该刊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之一。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是国家建筑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美国国际CODEN中心授予国际刊名代码。
《德国研究》
《德国研究》杂志
1986年创刊,研究对象以德国为主、兼顾欧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该刊所刊登的文章经常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下属的各类刊物全文转载,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8年起它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4年第8期《今日中国》杂志(德文版)还专门介绍了《德国研究》杂志的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年创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首家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力学季刊》
1980年创办并公开发行。该刊自1993年起连续被选为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选为核心期刊;是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力学学会主办的工程力学学科的学术刊物。
《岩土工程师》
1980年创刊,该刊已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知网收录。
图书馆藏
根据2014年8月图书馆网站显示,图书馆藏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超过404万册,电子图书约 180万种,纸质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订购了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
编辑
截止2014年12月,同济大学设有36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
学院 | 系所 | |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哲学系 | 历史学系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文化产业系 |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基础医学院 | 预防医学院 |
口腔医学院 | 临床医学一系 | |
临床医学二系 | 临床医学三系 | |
临床医学四系 | 临床医学五系 |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信息学系 | 生物医药与技术系 |
分子与细胞生物系 | ||
同济大学理学部 |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数学系 | |
化学系 |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 | 工商管理系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经济与金融系 | |
会计系 | 公共管理系 |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 国际政治系 |
社会学系 | 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 |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系 | 城市规划系 |
景观学系 | ||
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系 | 桥梁工程系 |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 水利工程系 | |
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 | 机械设计与理论研究所 |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 | 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 | |
热能工程研究所 | 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 | |
工业工程教研室 | 专业基础教学部 |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
CIMS中心 | CAD中心 |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系 | 环境工程系 |
市政工程系 | ||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泥基材料研究所 |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 金属基材料研究所 | |
建筑材料研究所 | 环境材料研究所 | |
材料化学研究所 |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 运输管理工程系 |
交通工程系 | 交通信息工程系 | |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 ||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德语系 |
日语系 | 留德预备部 | |
联邦德国研究所 | 公共英语教学部 |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机车车辆研究所 | 制动技术研究所 |
轮轨关系研究所 | 电力牵引控制研究所 | |
动车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 ||
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 |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该校7科研项目成果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5项目,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该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该校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1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该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该校教授为第二完成人的1军工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数(含军工项目)位居全国高校第四。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55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3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7个。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中心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排名获得A+(前2%或前2名),学校获得A+的学科数量排名全国第11位(并列)。同时,设计学排名获得A(前2-5%);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排名获得A-(前5-10%)。
2018年5月,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
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教育部2016年3月25日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同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合格通知规定评估结果为合格的学位授权点自发文之日起法学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
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25个)
土木工程、建筑学、海洋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地球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城乡规划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